《去世之後才知道兇手是誰!》內容敘述醫生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沒有整體考量,最後病人吃藥太多往生的故事。(who is the murderer)
《去世之後才知道兇手是誰!》 最近看到一篇網路文章名叫「去世之後才知道兇手是誰!」(附錄), 內容敘述醫生 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 沒有整體考量, 最後病人吃藥太多往生的故事。 此文讓我想起今年七月到歐洲弘法,有幸到「大英博物館」參觀,進入第24展廳,映入眼簾的是偌大的廳堂,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十多公尺的櫃子,湊前一看,裡面竟然是一顆顆的藥丸,咦! 奇怪!大英博物館不是都在陳列世界各國的古文物,怎麼會擺放藥物,看了說明終於明白,原來此展廳是在探索人類的「生與死」,這個大櫃子的主題是「藥典,從搖籃的墳墓」(cradle to grave by pharmacopoeia )。 該藝術品是紀錄一個男性和女性一輩子的「藥物日記」,內容除了有他們一生所服用的藥物(注1),並佐以照片、各種文件,及其他物品,讓我們旁觀者清楚了解從兒童、青年、成年、老年等不同年齡間段所服用的藥物,尤其到了晚年,服用的藥物等比地攀升,代表身體狀況越來越糟,最終出現的是「死亡證明書」。 而在展廳的四周,還呈列了來自西太平洋、尼科巴群島、北美和玻利維亞的原住民的文物,這些人種大都以祈求神靈驅趕邪靈,來達到自己的健康平安,此和西方社會重視藥物治療的模式有所不同。 從以上兩則面對病痛的不同治療模式,不論是吃藥打針或是祈求神靈護佑,總之人從小到大,多多少少會有病痛,面對疾病的時候我們如何去因應,可能才是我們要思考的重點。 我想星雲大師在《佛法真義•與病為友》的觀點值得我們學習: 「疾病來了,你不要嫌棄它;你嫌棄它,它也不會離開你。你也不必說不管它,你不管它,它得不到你的照顧,等於水災,你沒有防洪的設備就會洪水氾濫。 所以我就『與病為友』,所有的疾病我也不歡迎它,但也不嫌棄它,你來了就來了,我就把你當朋友看待。 到後來,生病時,也不覺得自己生病,所謂『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』,慢慢的就能隨緣而住,隨遇而安。」 註1:展櫃中的藥物包含了14000顆的藥丸,這是英國男女一生平均的用藥,且只是處方簽,還不包括維生素等非處方的保養品。 附錄: 「去世之後才知道兇手是誰!」 ~ 以色列的短篇小說 我在樓梯間,突然覺得左耳一陣刺癢。 妻子非要我去看醫生,她說人們往往不夠謹慎,最後造成重疾。 醫生詳細查看我的耳朵,花了大約半個小時才抬起頭來然後告訴我: 我開6粒青黴素片, 這將馬上清除您左耳的症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