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走路的益處】規律運動能讓人感到快樂。別小看像走路這類簡單的事情,克服惰性並不容易。有紀律地專心做一件事情,會累積好的影響。如何持續每天走路?從一週走三次開始,漸漸進步到每天都走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
閱讀人選讀
本書作者離開職場,全心在家育兒後,經歷了內心掙扎的時期。
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、喜歡什麼,對未來感到不安。

倦怠、耗盡體力、失眠、自尊低落,令她每天都很難受。
直到某天,她決定時間到了就放下手邊工作出門走路,
從此,生活和心態展開積極正向的改變:
心情愉悅,體力變好,懂得排解帶孩子的壓力。
母子參加健走大會、去沖繩和濟州島旅行。
她還參加馬拉松,攀登「嶺南阿爾卑斯山九峰」100次以上。
作者向讀者分享走路的益處:規律運動能讓人感到快樂。別小看像走路這類簡單的事情,克服惰性並不容易。有紀律地專心做一件事情,會累積好的影響。如何持續每天走路?從一週走三次開始,漸漸進步到每天都走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
.把走路放在優先順位:找到「無論如何都想要走路」的熱忱,讓走路成為自己喜歡的事。
.讓出門變得簡單:將必備用品放在門口,預定出門的時間一到,不論手邊的工作如何,都要毫不猶豫地放下,套上鞋子出門。
.訂下明確的目標:比起一口氣走一萬步,不妨以三十分鐘為基準,如果沒有時間,飯後散步十分鐘也很好。從連續三天、一週,再到一個月、一百天。藉由文字或照片記錄並回顧自身感受也很重要。
.改變運動的型態:藉由參與健走、旅行、登山、馬拉松等不同型態的活動,或是與家人、同伴一起走路,增添變化與樂趣。
走路時需要注意什麼?
.選擇適合的鞋子、攜帶足夠的飲用水。
.步速不要過快:走得太快會對關節造成負擔,可以邊走邊聊天的速度最恰當。
.姿勢正確:挺直腰桿、脖子和頭也要擺正,眼睛直視前方。以腳後跟為起點,接著是足弓,再來才是腳趾頭。
 
早晨是最佳的走路時機
.早起走路是最佳選擇,如果用走路來開啟一天,就能在本質上度過不同的生活。
.早晨的空氣格外清爽,使人的心態充滿正向想法,心情變得寧靜又平安。
.鳥叫聲、水聲、風聲等,這些大自然的環境音,能夠治癒內心,累積的疲勞彷彿都會消失無蹤。
.早晨走路能夠喚醒變得遲鈍的感覺和思考,能夠更專注、更豐富地度過一天的生活。
走路時可以做的事
.學習:學外語、聽演講、聽有聲書。
.觀察周遭的風景:就算重複走同個地方,也能發現開車時不會留意的巷弄風景,學習慢活的樂趣。對萬事都很無感的人,如果一邊仔細欣賞風景一邊走路,也能激發出感性。
.整理思緒:回顧過去並擬定未來計畫、思考這一天要如何展開。
 
走路對身體健康的好處
.肌肉與骨骼強健:走路是全身運動,可以消耗能量並使身體發熱,藉此改善身體器官機能,預防老化。在戶外走路亦可攝取維生素D,減少骨質疏鬆的機率。
.降低重大疾病發生率:糖尿病、癌症、失智症、心血管疾病等,都有相關數據指出可藉由走路降低發生率。同時也可提升免疫力,改善過敏症狀。
.改善睡眠及心理健康:走路時可增加血清素分泌,血清素於夜間轉變成幫助睡眠的褪黑激素,因此白天走路可調節生理時鐘。血清素也能減緩憂鬱症狀。
 
不必捨近求遠,在住家附近的街道和公園,
每天走30分鐘、1小時或5000步,
讓自己專注在腳下的步伐與身邊的景色,
能令心情愉悅且樂在其中,你會發現幸福就在眼前。
哪些人適合成為每天走路的人:
1.想要嘗試運動來改善身體健康,卻不知從何開始。
2.受身心症、失眠所苦的人。
3.做事經常三分鐘熱度,想培養耐性的人。
4.想找一件事當作努力目標的人。
書名:《放過那個卡關的自己,先出門走走:以走路展開每一天,成為生活高手的心路歷程》
#閱讀人隨筆
走走的好處很多,
除了健康更是讓心情透過環境轉換而改變,
你喜歡走走嗎?
走走聽書、聽廣播、聽音樂、
聽聽世界的蟲鳴鳥叫
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
現在就穿上鞋子,出門走走吧!
閱讀人電子報
https://readlifeletter.ck.page/b8c7902d16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0044554174213/posts/pfbid02cNwdWbsdxcVYkJaLAt7ZZks3y7AUVksyiXgeXRMKsMdxyv7Hc93i99rQX5icvf6Ml/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玄一素齋養生》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去世之後才知道兇手是誰!》內容敘述醫生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沒有整體考量,最後病人吃藥太多往生的故事。(who is the murderer)

【最好的養生,其實就是內心「慈悲」】(Compassion is health-preserving)

用紙是一種增加雙重碳排放的行為,要避免用紙對我們環境的破壞、盡量保護環境,我們需要從兩方面著手。一、節約用紙。二、回收紙巾。(avoid using paper)

素食對身體多有助益,郭克林也建議,若能以純素食作為主要飲食模式並搭配適當運動,將能更有效預防疾病發生風險。

你的午餐吃什麼?吃肉、吃菜、吃飯、喝水,也吃進塑膠!(eating plastic)

宣化上人:吃齋,是活著吃虧;不吃齋,是死後吃虧。(not vegan is suffer after death)

最好的養生是養什麼?①不爭②不氣③不愁④不急 (The best health)

【吃肉,不只是跟眾生結惡緣,而且斷你的慈悲善根】《楞嚴經》講不殺生,它講殺盜淫妄四種清淨明誨,它很強調不吃眾生肉,這一塊要注意喔,這是斷間接的殺生。《楞嚴經》的意思就是說,沒有一個眾生死亡是心甘情願。(No living being dies willingly)

【媽祖娘娘也吃素】- Mazu is also a vegetarian 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圖】不要認為自己有多慘,你只是沒錢過年,它們卻是沒命過年。(New Year)

【最好的養生,其實就是內心「慈悲」】(Compassion is health-preserving)

關聖帝君說:(1)因果一次大清算(2)後面災劫更嚴重(3)望大家都能素食(4)老母降道救原郎(5)沒有賣後悔的藥(6)疫情平息須戒殺(7)何忍再吃衆生肉(8)吃素仙佛來庇佑(9)芸芸眾生皆有靈(10)天時緊急快吃素

【美國最新的營養報告:吃肉無異於吃毒! 】Eating meat is like taking poison.

㊙️【吃素的100個好處】

用紙是一種增加雙重碳排放的行為,要避免用紙對我們環境的破壞、盡量保護環境,我們需要從兩方面著手。一、節約用紙。二、回收紙巾。(avoid using paper)

【當知殺生須還命債】一個人要是得了連中西醫都看不好的病,這就是“業障病”,這些“業障病”大多是從口中吃來的。但如何懺悔、如何修福呢?最起碼要吃素、念佛。因為只是這一張口就不知道造了多少惡、結了多少怨?

【酸掉命、鹼回命】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,鹼性體質是健康之本。

《去世之後才知道兇手是誰!》內容敘述醫生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沒有整體考量,最後病人吃藥太多往生的故事。(who is the murderer)